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市林业局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5-05-18  来源:365bet现金开户

今年以来,市林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全省绿满荆楚行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部署,以创建 森林城市为总抓手,加快植树造林步伐,统筹城乡绿化发展,狠抓林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全市林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2014年林业工作情况

(一)创森工作有序推进。创建森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重要内容。2014年,市林业局以创建森林城市为重心,统筹安排部署各项林业工作,推进了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1、召开了创森动员大会。113,市委市政府成功组织召开了全市林业发展暨创建森林城市动员会,市五大家领导齐聚大会,向全市人民发出了2年创建省级森林城市、5年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的动员令,吹响了我市创建森林城市的号角。

2印发了创森实施方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以黄办发[2014]1号文件印发了市创森办编制的《黄石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分解了各地、各部门的责任目标与工作任务,落实创森牵头单位17家,责任单位41家。

3、完成了创森规划的编制。聘请省林勘院经过历时半年外业调查和反复修改,完成了《黄石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于2月通过省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 5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并批复实施。

4、掀起了创森造林的高潮。开春以来,全市掀起了一股植树造林、创建森林城市,绿化美化黄石的热潮。截止12月底,全市共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4万亩,造林面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八园六带项目稳步推进。八园六带项目共14个,已开工建设五园五带,新增面积26.53公顷,完成投资8800万元。 五边三化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增绿工程1895亩,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治理9家;全市443家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治理基本完成的有122家;全市365五小企业已关停314家,完成尾矿库整治10座任务的48%。五边区域今年计划完成132个村庄整治任务,已完成总体任务的30%。

(二)造林任务超额完成。全市各地、各级林业部门紧紧围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经核实2014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其中大冶市3.4万亩、阳新县7.3万亩,黄石各城区3.3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人工造林总任务10.8万亩的29.6%;完成中幼林抚育18.7万亩、封山育林3.1万亩;完成新育苗面积0.19万亩,育苗2406万株;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基本口粮田0.26万亩,实施生态移民427人,发展林业后续产业0.99万亩。

(三)义务植树高潮迭起。2014年春季,全市掀起了一股义务植树、绿化黄石的热潮。市五大家领导带头到各城区、黄石开发区参加义务植树。全市共有200家市直部门、单位驻各城区、开发区开展义务植树。初步统计,在今年春季的义务植树活动中,市直部门、单位共出资154.74万元,完成义务植树25.3万株。社区居民、农民、工人、学生、军人纷纷参与植树活动,一批纪念林成长林巾帼林和谐林碳汇林相继建成。据统计,今年全市完成义务植树459.4万株,折合造林面积近4.4万亩。

(四)林业产业稳步发展。2014年,我局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拜访涉林企业,宣传林业政策,企业造林、公司造林、老板造林已成为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目前已促成2个项目与相关乡镇签订了投资协议,签约投资额3.6亿元,目前新开工项目2个,当年实际到资额1.29亿元。我们还积极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分别为湖北枫桥山茶油有限公司和大冶市龙凤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争取到省级林业贷款贴息资金各20万元。全市共新建林业产业基地7.57万亩,其中油茶基地2.65万亩、杉木基地3.28万亩、松树基地0.5万亩、苗木基地0.95万亩、意杨基地0.19万亩。特别是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稳步增长,全市油茶产业基地总规模已达26万多亩,林业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实现农业倍增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资源管理成效显著。2014年以来,全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开展了 天网行动利剑2014”砺剑行动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2014年全市共查处林业案件38起,其中刑事案件12起,行政案件26起。

(六)森林防火力度空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黄石市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了森林防火工作责任,防火紧要期,市政府先后两次在《黄石日报》刊发《关于加强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护林防火指挥部的要求,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强化火源管理,加大森林防火资金的投入,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扑火物资储备工作,较好地控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2014年防火期中,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67起,受害森林面积1763.7亩,森林受害率为0.82‰,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67起)在全省排名下降了3位。

(七)村庄绿化扎实开展。2014年我市纳入全省四化同步建设的乡镇有1个,全省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整体乡镇1个,市级四化同步建设乡镇4个,在三万活动中各地纷纷把绿色示范村建设当作今年绿满荆楚行动和创建森林城市的重要任务来抓,全市有1127个村庄(社区)开展了绿化,绿化面积达1万多亩,零星植树近240万株,折合面积近2.4万亩。对照《湖北省绿色示范村建设标准》,全市约50个村可以申报绿色示范村达标村。

(八)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开展学习、查摆、整改、建章立制等阶段的活动,狠抓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作风建设,实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极大地促进了全局的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进一步加强林业宣传,组织开展了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年来国家、省、市的相关部门共采用林业信息53条。同时,综治维稳、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计划生育、五城同创、老干部工作、后勤服务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林业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黄石林业在全省的位次靠后。从森林覆盖率看,全省为45.09%,我市为31.15%,约低14个百分点,在14个市州林区中排名第十,目前,全省已有武汉、宜昌、随州、襄阳等4个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荆门、咸宁、恩施、十堰等4个市、州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十堰、咸宁等2个城市正在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市创森工作已经落后,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必须策马扬鞭,奋起直追。

二是创省森、国森主要指标差距较大。省级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分别有5大类36项和5大类40项考核指标。主要考核指标有森林覆盖率、生态廊道、水岸绿化率、道路绿化率、建成区树冠覆盖率、立体绿化率、地面停车场树冠覆盖率、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村庄林木覆盖率、义务植树尽责率、公众知晓率等,我市在这些主要指标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森林覆盖率,省级标准40%以上,国家标准35%以上,而我市目前仅31.15%,离省级标准相差8.85个百分点,城区、开发区森林覆盖率为26.81%,离省级标准差13.19个百分点;生态廊道,省级标准宽50以上,国家标准宽度能够满足本地区关键物种迁徙需要,而我市不到20宽,且树木数量、排数不足;水岸绿化率和道路绿化率,省级标准和国家标准均要求达到80%以上,而我市分别为60%50%;建成区树冠覆盖率,省级标准35%以上,国家标准城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而我市仅为30%;立体绿化率,省级标准30%以上,我市为25%;地面停车场树冠覆盖率,省级标准和国家标准均要求达到30%以上,我市仅为20%;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省级标准为35%以上,我市仅为15%;村庄林木覆盖率,省级标准和国家标准均为30%以上,我市为20%;义务植树尽责率,省级标准和国家标准均要求80%以上,我市为60%左右;公众知晓率,省级标准90%以上,国家标准支持率和满意度应达到90%以上,我市仅70%左右。

三是森林火灾频发势头没有得到完全遏制。据对近5个防火期全市森林火灾情况调查统计,2009-2010年防火期火灾次数34起,受害森林面积1079.1亩,2010-2011年防火期分别为63起、459.6亩,2011-2012年防火期分别为56起、435.75亩,2012-2013年防火期分别为27起、130.5亩,2013-2014年防火期分别为67起、1763.7亩,可见全市森林火灾频发态势没有得到完全遏制。

四是林业产业和科技发展相对较慢。缺少大型的涉林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缺少专门的林业科研机构,基层科技人才缺乏,林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得不到有效开展。

五是执法力量薄弱,人手不足,装备落后。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管理上存在死角和盲区,收缴火种不仔细、不彻底。非法猎捕和经营鸟类等陆生野生动物现象屡禁不止。

三、2015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黄石市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和黄石市委五城同创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目标,以建设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三大体系为抓手,突出抓好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林业产业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绿满黄石建设,为建设鄂东特大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省林业厅下达的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以上,义务植树260万株。培育种苗1400亩,育苗2600万株;完成中幼林抚育12.1万亩。完成村庄绿化6000亩;管护好110万亩中央、省级生态公益林,确保政策兑现到位,管护责任落实;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

(三)工作重点。围绕上述的工作目标,2015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成人工造林

15万亩,为生态黄石和森林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重点抓好省界门户绿化和通道、水系绿化工作,实现宜林荒山、高速、国道、省道、铁路、河流、湖泊沿岸应绿尽绿,加强对造林绿化的技术服务,尽快将造林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业主和山头地块。继续抓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低产林改造、油茶生产、林业血防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质量管护和执法监察工作,切实巩固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成果。严格执行好造林技术标准和规程,把好规划、整地、苗木、栽植和管护等环节的质量关,努力提高营造林质量。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拓宽义务植树渠道,营造各种形式的纪念林、示范林,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2、进一步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兴林富民。认真研究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布局,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林业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率。在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建设,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宽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保证和支持。强力推进以油茶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设步伐。把林基地建设和发展林下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加快发展森林旅游、苗木花卉、森林食品等新兴林业产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名牌林产品。大力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走大基地、优产品、强龙头的龙头企业连基地带农户的路子,增强林业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拉动效应。

3、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安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严格保护好我市现有的110多万亩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加强管理,落实好护林员,签订好管护合同,做好政策兑现;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乱征滥占、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打击,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继续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建设,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继续加大森林防火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扑火队伍建设,探索森林防火政策性保险,积极开展禁止两烧活动和坟头创卫工作,组织广大农户清理坟头周围的杂草,减少火灾隐患,加强宣传教育和火源管理,提高防火意识,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巩固林业建设成果。

4、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严控森林火灾。全面落实《森林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实行森林防火工作党政同责,加大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以责任的落实来促进森林防火措施的落实,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切实加强护林队伍、扑火队伍、防火检查站、防火隔离带等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对火灾肇事者依法从严查处,坚决做到有火必查,查必有果。

5、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林业项目的争取力度及招商引资力度,把向上争取项目和林业招商引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优化招商工作专班,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我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及加快城市转型、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组织人员多方调研论证一批林业项目,做到大、中、小项目相结合,从多个领域进行争取。精心组织包装一批林业项目,通过外出驻点招商、上门拜访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平台招商等多种途径来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引企业、老板、外商参与我市林业建设。

6、进一步加快科技推广,推进林业科学发展。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快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良种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管护和林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探索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机制,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林业科技周等活动,加强林业实用技术推广与培训,满足林农对林业实用技术的需求。加强科技示范,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参股、领办实体等多种形式参与林业开发,努力提高科技含量。

7、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巩固活动成果。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深入持久地抓好肃风正纪活动,为林业发展提供支撑。一是要提精神,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争先进位。二是转作风。要彻底革除作风上的懒散病、管理上的软骨病、责任上的推诿病,形成既抓队伍,更抓业务,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管理态势。二是建机制。要建立健全优化林业发展考核奖惩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不断巩固和拓展林业发展成果。

四、一点建议

为确保实现五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建议市政府从2015年起连续4年将造林任务纳入政府和部门年度目标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政同责,加强督办,严格考核。

 

                                                                                                                                       2015115